首页 > 乡村振兴 > 种植技术 > 粮食 正文

小麦品质与优质高产栽培技术(二)

来源:宁夏三农呼叫中心 发布时间:2010-05-26 

  魏亦勤       研究员     宁夏农科院

  2010-5-27
  四、栽培技术措施是影响小麦品质的主要因素
  在自然和栽培条件相对一致的地区或年份,小麦品质主要受品种遗传基因的影响,而自然和栽培等生态条件相差较大的地区,其品质差异来自品种和生态条件两个方面,而生态条件对品质的影响程度往往大于品种。施肥、灌水、播种期、播种量、种植方式、播种茬口、化学调控等栽培措施都对小麦品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,其中明显效果的主要是施肥和灌水,而肥料中又以氮肥效果最突出。不同施氮量对麦粒蛋白质含量有很大影响。收获、贮存条件对品质表现也有一定影响。带秸收割小麦由于秸秆中养分可继续向籽粒运输,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质量明显比机收的高。收获期遇雨则明显降低小麦角质率,蛋白质质量也有所降低。贮藏不当,如麦仓升温、薰仓等对品质也有负面影响。
  小麦氮肥后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:
  氮肥后移技术适用于高产麦田,尤其是强筋小麦栽培。在高产田中,氮肥基施量过大,会造成麦田群体过大,无效分蘖增多,小麦生育中期田间郁蔽,后期易早衰与倒伏,影响产量和品质,氮肥利用效率低。氮肥后移技术将一次性底施氮素化肥改为底施与追施相结合;这一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无效分蘖过多增生,单位土地面积容纳较多穗数,开花后光合产物积累多,向籽粒分配比例大;促进根系下扎,提高土壤深层根系比重和生育后期的根系活力,延缓衰老,提高粒重;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,改善小麦的品质;减少氮素的损失,提高氮肥利用率,减少氮素淋溶。
  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在麦田培肥中有什么作用?
  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保水保肥,是创高产优质的基本条件。目前,小麦主产区耕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还不高,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方法一是增施有机肥,在有机肥缺乏的条件下,主要途径就是秸秆还田。但是在许多地方,大量的作物秸秆和残茬未用于回田,而是置于田边地头以火烧之,浪费了大量的有机质,并严重污染了环境。单纯依靠化肥,不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,会使土壤容重、孔隙度等物理性状向不利于小麦生长发育的方向转化,也不能为高产优质生长发育提供全面的有机养分和无机养分。重视秸秆还田,能优化麦田土壤的综合特性,增强小麦生产的后劲,是农业可持续发展不可忽视的大事。
  灌溉与品质:
  抽穗期至成熟期间,降水、灌溉和土壤水分状况对小麦品质有显著影响。蛋白质含量与土壤供氮能力有关,土壤水分不足,籽粒产量下降,蛋白质含量增加,产量与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。
  灌浆期的土壤水分状况对加工品质影响较大,尤其是沉降值和角质率(硬度)。
  后期的土壤干旱或缺水、水分不足、水分适宜都会提高或改善小麦品质(研究)。因此在实现产量最大化的前提下,科学灌水达到优质的目的。建议三、四水一定要根据土壤水分状况来灌溉。
  预防倒伏实现高产优质:
  小麦倒伏的类型分根倒与茎倒,通常以茎倒为常见。根倒是根系入土浅或土壤过于紧密产生龟裂折断根系,造成根部倒伏;茎倒是由于茎基部组织柔弱,第一、二节间过长,重距偏高,头重脚轻引起倒伏。倒伏的原因比较复杂,但多因栽培管理不当,品种抗倒性差所致。因此,预防小麦倒伏首先须选用抗倒品种,合理密植,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;其次是提高整地、播种质量,促根下扎;再次是在栽培管理上,对有旺长趋势麦苗,采取增施钾肥,氮素追肥后移,石滚镇压或3叶1心~4叶1心期喷施多效唑等措施,对控制旺长预防到伏都有显著效果。
  化学促控剂可防止小麦倒伏?
  多效唑:小麦苗期喷洒浓度为0.2g/kg多效唑溶液30kg/亩,可使植株矮化,抗倒伏能力增强,并可兼治小麦白粉病和提高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率。
  矮壮素:对群体大、长势旺的麦田,在拔节初期,喷0.15%~0.3%矮壮素溶液50~70kg/亩,可有效地抑制节间伸长,使植株矮化,茎基部粗硬,从而防止倒伏。若与2,4-D丁酯除草剂混用,还可以兼治麦田阔叶杂草。
  助壮素:在拔节期,每亩用助壮素15~20毫升,对水50~60升叶面喷放,可抑制节间伸长,防止后期倒伏,使产量增加10%~20%。
  麦田倒伏后怎么办?
  小麦抽穗后,常因风雨等造成倒伏。小麦出现倒伏后,应利用植物背地曲折的特性自行曲折恢复直立。切忌采取扶麦、捆把等措施,以免破坏搅乱其“倒向”,使小麦节间本身背地性曲折特性无法发挥。若因风雨造成的倒伏,雨过天晴后,可在麦穗上用竹竿分层轻轻挑动抖落秆上的雨水,注意不要打乱其倒向。可采取叶面喷肥2~3次,同时清沟防渍降低田间和棵间湿度,尽量减少损失。在灌浆期发生倒伏,可轻挑抖落雨水,然后喷磷酸二氢钾。雹灾发生后重点搞好叶面喷肥,增强叶片吸收养分和光合作用功能。
  防御干热风提高品质:
  干热风是指小麦生育后期,由于高温、低湿并伴随大风使小麦减产的一种气象灾害。常出现在小麦灌浆中、后期,尤其灌浆中期危害最大。其危害轻者减产5%左右,重者减产10%~20%。防御干热风必须采取综合措施,概括来说,应抓好:“改、躲、抗、防”四条措施。改,就是改变农业生产条件,改善农田小气候,逐步建设高产、稳产农田。躲,就是选用早熟高产品种,采用适时早播等栽培措施,促使小麦提早成熟,躲灾以减轻干热风危害。抗,就是选用抗旱、抗病、抗干热风能力强,落黄好的优良品种,抗御干热风危害。防,就是在干热风来临前,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,包括避免氮肥使用超量、增施有机肥、磷钾肥料、孕穗至灌浆期喷施磷酸二氢钾等。
  什么是“一喷多防”?
  小麦抽穗到收获阶段,主要病虫害有白粉病、条锈病、赤霉病、叶枯病、颍枯病、赤霉病、麦蚜、吸浆虫等,为确保小麦丰收,病虫害应立足同时防治。
  抽穗扬花前及时喷药防治吸浆虫、预防赤霉病。抽穗扬花前是小麦吸浆虫成虫羽化产卵高峰,也是感染赤霉病的关键时期,可亩用70%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~600倍液加4.5%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喷雾,可起到治虫防病的双重效果。注意避免扬花期喷药。
  灌浆期混合施药,防治麦蚜、预防病害、促进灌浆。灌浆期是是提高小麦产量的关键期,同时也是麦蚜、白粉病、叶锈病等病虫害发生盛期,当百穗有蚜虫800头时应及时喷药防治,可用10%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.8%啶虫脒乳油2000~3000倍液加12.5%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~3000倍液或25%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~1500倍液加0.2%磷酸二氢钾混合喷雾,间隔7~10天再喷一次。
  灌浆后期预防干热风、叶枯病、颍枯病。小麦灌浆后期易受干热风、叶枯病、颍枯病的危害,可用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加0.2%磷酸二氢钾混合喷雾预防。
  防止小麦早衰提高小麦品质:
  浇灌浆水:灌浆水对延缓小麦后期衰老,提高粒重有重要作用。一般应在小麦开花后10天左右,浇灌浆水,以后视天气状况再浇水。
  防治病虫害:小麦生育后期尤其是高产田块常发生病虫为害,一般有白粉病、锈病、赤霉病、叶枯病、 蚜虫、小麦粘虫等危害,如不能及时防治会大幅度降低小麦千粒重和内在的品质。
  叶面喷肥:在小麦抽穗期和灌浆期叶面喷施微肥或生长调节剂,能延长功能叶的寿命,提高光合能力,增加粒重。
  适时收获:在蜡熟末期收获最佳。
  小麦收获期间遇到连阴雨天气怎么办?
  在小麦收获期间,有时会遇到连阴雨天气,应抢晴天抓紧机械收获,避免在田间发生穗上发芽,既减产又降低品质。收获后脱粒的小麦如果不能及时晾干,也容易引起发芽、霉烂。在没有烘干设备的情况下,可采取如下应急处理:
  自然缺氧法。就是通过密封,造成麦堆暂时缺氧,从而抑制小麦的生命活动,达到防止小麦发热、生芽和霉烂的目的。
  杨树枝保管法。其原理是种子发芽需要水分、温度和空气。带叶的杨树枝呼吸旺盛,把它放到麦粒堆里,可在短时间内把麦堆里的氧气耗完,使麦粒进入休眠状态不会发热、生芽。